骨龄偏小的原因,家长该怎么做

骨龄偏小的原因,家长该怎么做

骨龄指的是骨骼年龄,正常生长发育的孩子骨龄与实际年龄应当一致。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骨龄与实际年龄之间存在着差值,有些是骨龄偏大,但有些却是骨龄偏小。骨龄偏小的原因有哪些?家长该怎么做?

一、骨龄偏小的原因

1.营养不良

儿童骨龄偏小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如缺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若长时间钙质摄入不足,骨骼的发育速度会变得缓慢,从而出现骨龄偏小的问题。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是促进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长时间缺乏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龄偏小。

2.代谢性疾病

部分儿童骨龄偏小与代谢性疾病有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若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一型糖尿病或性腺发育不良等代谢性疾病,又没有及时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会影响身体发育,导致骨骼和肌肉发育缓慢,骨龄明显偏小。

3.生长激素缺乏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其主要的作用便是促进骨骼生长,帮助长高。若脑垂体功能存在异常,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孩子很可能会患上垂体性侏儒症。这类患儿的骨骼发育速度非常缓慢,而且骨龄明显偏小。

4.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也叫做晚长,儿童小的时候身高比同龄人矮小,但是身高生长速率正常,而且也有家族阳性时,骨龄检测成年后身高在正常范围内。骨龄虽然偏小,但是偏小的范围不大,一般是在一岁以内。

二、骨龄偏小怎么办

1.注重营养和睡眠

如果骨龄偏小是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营养不良等原因所致,通过加强饮食营养、保证合理的睡眠等方式可以促进症状改善。每日营养搭配要保证均衡,遵循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的原则,避免孩子养成挑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每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低于8~9个小时,而且要在晚上9点前入睡,确保10点左右可以进入深睡眠状态,避免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2.药物治疗

若儿童患有激素缺乏症,需要及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这种药物需要在皮下注射,而且要长时间用药,时间不能低于1~2年,用药时间过短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越早用药疗效越显著,如用药时间过晚,孩子的生长空间明显缩短,对成年后的身高改善效果不大。若是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引起骨龄偏小,可以考虑应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