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皇家禮拜堂
凡尔赛宫外立面,可见其横向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划分
凡尔赛宫大理石院,以粉红色砖楼、和法式高脚顶为特色,屋顶金边和老虎窗则保持蓝色色系,直到2014年被修缮成金色。此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
從花園角度看到的西側宮殿
凡尔赛宫宫殿的主層平面圖(約1837年,從北到右),紅色為鏡廳,綠色為戰鬥廳,黃色為皇家禮拜堂,藍色為皇家歌劇院
凡尔赛宫宫殿呈U形佈局,建築物在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時基本就已完工,外立面長達402公尺(1,319英尺)。整宮殿有大約10公頃的屋頂,設有2,143個窗戶、1,252個煙囪和67個樓梯,共分為2,300個房間,建築並视其立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45][46]作为正面入口的東立面,由于大理石庭院的路易十三狩猎行宫得以保留,因此风格统一为与狩猎行宫相同的,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式宫邸的风貌[47][48]:立面划分为两段,下段为法兰西岛砖楼风格的两层红砖墙面,配合米黄色琢石修饰的形体边缘和落地门连窗,古典柱式运用极为克制,只使用少量的塔斯干壁柱强调建筑区隔;上段则是深蓝色法式高屋顶配合金色缘边老虎窗(原为蓝色,2014年被法国政府修缮,变为金色)。其余三个方向立面,特别是作为凡尔赛宫花园宏大背景的西立面,则为典型的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屋顶使用意式平屋顶而几乎无法察觉,立面则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立面左右对称,并使用大量的高卢壁柱装饰,图景焦点更以神殿门廊般的圆柱外廊强调,整体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4][49][50]
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46]
從17世紀中葉到 18 世紀末,凡尔赛宫的建築和園藝對於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修建的夏宮、俄罗斯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修建的冬宮、奧地利的神聖羅馬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德國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忘忧宫、德國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基姆湖宫、波蘭在華沙修建的皇家城堡以及瑞典在斯德哥爾摩修建的皇家宮城全都倣照了凡尔赛宫的樣式而建造,其他影響的例子包括漢普敦宮、柏林宮、圣伊尔德丰索宫、斯德哥爾摩王宮[51]、路德維希堡宮、卡尔斯鲁厄宫、宁芬堡宫、施萊斯海姆宮[52][53]和埃斯特哈齊宮等宮殿[54]。
玄關
编辑
大理石庭院(法语:Cour de Marbre)為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位於由宮殿三面建築物所圍繞的阅兵广场(法语:Place d'Armes (Versailles))中軸線的建筑物,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在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芒萨尔式屋顶上則設有圓形的閣樓窗,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55]
以前在進入宫殿之前,人們必須爬上大使樓梯(法语:Escalier des Ambassadeurs),其建於1674年,於1680年完工,是由建築師路易·勒沃設計的,但樓梯是由弗朗索瓦·多尔贝(法语:François d'Orbay)建造的,在其創建時,凡爾賽宮的定位以反映政府權力和權威並非王室的私人住宅,因此該樓梯的原始功能細節加強了也凡爾賽宮的這一進程。這座樓梯最終因擴建劇院而在1752年遭到拆除。[56][57]
大套房與沙龍廳
编辑
赫丘利厅的《西門家的筵席》,由保羅·委羅內塞所繪製。
豐饒廳
维纳斯廳
阿波羅厅的天頂壁畫
在內部格局中,凡尔赛宫使用意大利宮殿藉鑑的例子而設計,国王大套房(法语:Grand appartement du roi)共围绕路易十三行宫北侧的新宫殿北部,其二层是以阿波罗厅为中心,由象征太阳系七曜及其希臘神話神祇的七座豪华大厅与其它附属房间组成的“国王大套房”。在勒沃的原始设计里,这里是国王日常起居议政的场所,但在凡尔赛宫的第三次扩建以后,这里主要作为进行官方接见或庆祝活动的“国事套房”。其楼下则是公主们的套房,七座豪华大厅依據如下:
赫丘利厅: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礼拜堂。路易十四时代此處曾作為王家礼拜堂使用,但后来其地位被位于新北翼的新王家礼拜堂取代。路易十五时起,鉴于国王套房的房间用作大型接见活动略显局促,这个房間被改建为国王接见厅,在天花板則描繪著海克力斯接受以宙斯為首的眾神祝福的景象,張顯路易十四君權神授的隱喻。[58][59]
豐饒廳(法语:Salon de l'Abondance):位於赫丘利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维纳斯厅(法语:Salon de Vénus):又译金星厅或爱神厅,在丰收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原是狄安娜厅的附属前厅,不在七曜厅之列,但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中,国王大套房花园一侧的门厅,即旧维纳斯厅被拆毁,其装饰与天花壁画移于面积大致相等的此厅,此厅便成为与狄安娜厅并列的大套房主要门厅。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60]
狄阿娜厅(法语:Salon de Diane):又译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是大套房的主要入口。其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天花板的裝飾描繪了女神狄安娜的生活場景,在於路易十四時期曾改為台球室。[61]
玛尔斯厅(法语:Salon de Mars):又译火星厅或战神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拱卫国王寝宫的卫兵厅,但大套房不用作寝宫后,国王一般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大厅的天花板上有克洛德·奥德朗二世(法语:Claude Audran II)的油画作品《战神驾驶狼驭战车》。大厅内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
墨丘利厅(法语:Salon de Mercure):又译水星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贵族等候国王接见的候见厅,后来则用作国王的御床接见厅(Chambre de parade)。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则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路易十四的孫兒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阿波罗厅(法语:Salon d'Apollon):又译太阳神厅,在勒沃的设计中,此厅是国王的正寝,与现在的王后卧室对称布置,但后来用作国王的御座厅。该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名為《法蘭西守護國王安睡》的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
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在勒沃的设计中,最尊贵的这座大厅是国王大套房的第四大厅,其余六座大厅骈列其两侧,譬如星辰围绕太阳旋转,但在往后的改建中,此厅成为国王大套房最后一座大厅。
鏡廳
编辑
镜厅
鏡廳,又译镜廊,位於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芒萨尔在国王大套房的两座大厅(日常卧室“萨顿厅” (Salon de Saturne,或译土星厅) 、敞廊门厅旧“维纳斯厅”)、与之对称的王后大套房(法语:Grand appartement de la reine)的两座大厅、以及连接两座大套房的敞廊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镜厅空間长76公尺,高13公尺,宽10.5公尺,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对称地布置了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17面巨大镜窗,合计34面巨窗,宣示着路易十四至1678年镜廊动工之年止,其34年的统治和17年的亲政中,法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
波旁王朝时,这里不仅经常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更是最盛大的朝觐仪式和外国使节接见仪式举行的场所。
战争厅
编辑
战争厅(法语:Salon de la Guerre)位於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此处原本是国王大套房的国事会议室“朱庇特厅”(Salon de Jupiter,或译木星厅),第三次扩建时改为国王大套房与镜厅的连接厅堂。
厅内的装饰由芒萨尔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
和平厅
编辑
和平厅(法语:Salon de la Paix)位於主楼的西南角、镜厅之南,为一方厅,由王后大套房的原第五大厅改建而成,装饰风格与战争厅相似,但壁炉上的油画主题为“路易十五创造和平”。厅内装饰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题。重大朝仪时,臣工自北侧的战争厅进入镜廊,直至和平厅附近的御座处向国王行礼,这个过程寓意着在太阳王以其赫赫武功,引导法国与欧洲走向持久的和平。
国王與王后套房
编辑
國王套房
女王套房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鍍金櫃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台球室
国王套房(法语:Appartement du roi)是凡尔赛宫的政治及活动中心,位于主楼东面,位于整个凡尔赛宫的中轴线上,正对宫前的三条射线状大道,過去即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二层,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后成为国王日常起居的场所,每日會舉行起床禮、早朝覲、晚朝覲和問安儀式。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62]
国王卧室北边为国事会议室,连接着其东国王日常休息的私人卧室,北部则隐藏着国王日常办公的图书室。国王卧室南边为牛眼厅(法语:Salon de l'Œil-de-bœuf),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的牛眼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依次为宴会室和卫兵室,日常朝见中,臣工便是由卫兵室经宴会室进宫觐见。[62]
王后大套房(法语:Grand appartement de la reine)則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由东至西分别是王后卫兵室、大宴会室、候见室(俗称“贵族沙龙(法语:Salon des Nobles)”)和王后卧室,王后卧室之西即为和平厅。在勒沃的原始设计中,王后大套房由七座厅堂组成,与国王大套房的七曜大厅完全对称,但经历若干次改造后,王后大套房只剩下前四座大厅,功能和装修也大为改变,现在的装修布局乃按玛丽·安托瓦内特时期复原。王后大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u Dauphin)。
皇家歌劇院
编辑
皇家歌劇院
皇家歌劇院前廳
皇家歌劇院的天花板
皇家歌劇院的舞台
皇家歌剧院(法语:Opéra royal du 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北翼(法语:Aile du Nord),是路易十五於1748年下令修建。设计师則為安热-雅克·加布里埃尔(法语:Ange-Jacques Gabriel)。剧场深26公尺,宽22公尺,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在結構幾乎完全以木頭建造,外觀被漆成大理石狀,天花板上則裝飾著由路易·让-雅克·迪拉莫(法语:Louis Jean-Jacques Durameau)繪製的太陽神阿波羅畫作,雕塑家奥古斯丁·帕茹(法语:Augustin Pajou)則為歌劇院打造了雕像和浮雕裝飾,皇家剧场最終於1770年5月16日開幕,以作為路易十六皇室婚禮慶典的一部分。[63]
1789年10月2日法國大革命初期,歌劇院曾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64]
法國歷史博物館
编辑
战争画廊,格局為羅浮宮大畫廊的仿製。
十字军东征大厅
《弗里德蘭戰役中的拿破崙》(1807年),奥拉斯·韦尔内繪,現存战争画廊。
1830年,路易-菲利普一世決定將凡尔赛宫改造成一個專門展示“法國所有榮耀”的博物館,因此宮殿南翼(法语:Aile du Midi)的大部分套房被完全拆除,並改建成一系列的大房間和畫廊,其中战争画廊長約120公尺,寬13公尺,面積是鏡廳的兩倍。它是法國歷史博物館中最輝煌的房間。展出從羅浮宮移來,以众多战争為主题的大量绘画作品,如雅克-路易·大卫為拿破崙一世加冕的著名畫作,及《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捷战役(法语:Bataille de Poitiers (Steuben))》《里沃利战役(法语:Bataille de Rivoli, 14 janvier 1797)》《亨利四世进入巴黎(法语:Entrée de Henri IV à Paris le 22 mars 1594)》等作品。[65]
當1848年路易·菲利普被推翻後,戰鬥畫廊和展覽的作品依然保持原樣,目前一樓的另一組房間被則改造成路易十四及其宮廷的畫廊,展示相關的家具、繪畫和雕塑,目前凡尔赛宫有共有約1,000件博物館藏品。[65]
王家礼拜堂
编辑
王家礼拜堂的鳥瞰圖
王家礼拜堂內部祭台,此處也是瑪麗·安托瓦內特和路易十六的結婚地點
王家礼拜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該建築高40公尺(130英尺),長42公尺(138英尺),寬24公尺(79英尺),是凡爾賽宮歷史上的第五個小堂,於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
王家礼拜堂是宮殿內部最豪華的地方之一,也是宮廷日常生活的焦點,禮拜堂分成上下兩層,上層為皇室專用,下層則為人民與官員使用,其中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